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进入“融合创新”之变革时代。区域智慧教育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区域特色发展和区域推进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区域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区域智慧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着区域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以一个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对象,以学校教与学为核心,在认真分析国内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区域智慧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为科学地制订区域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设计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区域智慧教育提出的背景及依据
(一)政策背景
“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等重大战略决策。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化发展,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规划》。在教育部《2016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的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应用”,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正式提出智慧教育的概念。
国家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催生了区域智慧教育的提出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二是解决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教育的个性化与公平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的形态,以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区域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二)时代背景
1.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个性化、人性化为核心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类社会进入个体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时代。知识创新的时代呼唤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现今的基础教育就是“人才产品”生产流水线的一部分,学校、课堂就是标准化的工厂、生产车间。未来的教育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课程,还是让学生适应已有的流水线般固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是当下教育迫切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2.“互联网+”时代
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 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通过连接与分享,实现包括教育在内的行业生态重构是“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
3. 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时代分水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进程已从过去的“辅助”教学时代,逐渐进入融合、创新与变革的全新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分水岭之鲜明特征已经显现,以“融合、创新、智慧”为核心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三)实践背景
1.“智慧教育”归属于“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我国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发展战略,许多城市制订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区、县、镇)已达到277 个。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含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等多重领域。结合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应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重点应包括作为民生工程的智慧教育[1]。
2.“智慧教育”符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思路
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受到区域教育政策、教育人口、学校布局、教育资源和应用需求,以及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和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区域特色和区域推进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的智慧教育更是如此。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区域教育信息化政策、目前信息化的建设程度来制定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
区域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在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上, 应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贯彻“智慧教育”理念,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一体化发展,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区域智慧教育环境, 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模式创新,为学生、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适合、精准、便捷的智慧教育服务。
在目标定位上,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就是要适应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和深化发展的要求,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教育数据的汇聚、分析与共享为核心,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推动基于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的教育教学全面变革,实现个性化学习、公平化教育、智慧化管理,逐步建成区域智慧教育信息生态体系。区域智慧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通过智慧教学完成学习重构,实现个性化学习
将智慧教育的核心与落脚点聚焦于课堂,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掌握学情及个体差异,重塑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解决困扰传统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的难题。
2. 通过互联网打破学习时空界限,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政府统一管理与运营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学习环境,实现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3.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动态评价,实现智慧化管理决策
收集、汇聚形成完整的区域教育大数据体系,构建多层次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据挖掘、分析, 实施全过程动态教学评价,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
(二)总体建设框架
区域智慧教育总体架构由区域智慧教育平台、智慧校园平台、智慧课堂三层体系架构组成。在这个架构体系中,有两个相向的信息流在不断地汇聚和传递,即从上至下的决策信息流传递和从下至上的教育教学数据流汇聚。课堂产生的教学相关个人小数据,向上汇聚为学校大数据,同时各个学校数据汇聚到区域平台,构建了区域大数据,为学校领导、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多维度分析报告,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依据。